2009年1月至2月,我辦共審核、審批了278份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鑒定結項材料,其中176項成果質量較好,準予結項,結項率為63.31 %;102項成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暫緩結項。在準予結項的176項成果中,等級為“優(yōu)秀”的有29項,占16.48%;“良好”的有86項,占48.86%;“合格”的有60項,占34.09%;“免于鑒定”的有1項,占0.57%。
一、基礎研究部分優(yōu)秀成果介紹
1.《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研究》。這項成果由中國人民大學宋希仁教授主持完成,屬哲學一般項目,共42萬字。該成果系統(tǒng)梳理了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的形成發(fā)展以及有關重大倫理范疇的基本觀點和代表性倫理著作中的倫理思想,論證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有他們自己特殊的倫理學說,而不是沒有倫理學說以及馬克思、恩格斯是講與各種特殊領域和具體條件結合著的道德,而不是講一般化的抽象道德。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與已有的同類專著相比,在理論深度、資料豐富上,都有了新的進展”,“拓展了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的研究視域,對于我們更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這項成果由四川師范大學蔡方鹿教授主持完成,屬哲學西部項目,共100萬字。該成果以經學和經學在宋明時期的特殊形態(tài)——理學為切入點和新視角,深入探討了經學與理學的相互關系、傳統(tǒng)解經方式與理學解經方式的差異等問題。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進一步拓展與完善了關于經學與宋明理學的研究領域”,“是當前學術研究的一部力作”。
3.《勞動價值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問題研究》。這項成果由廈門大學陳永志教授主持完成,屬經濟理論一般項目,共23.6萬字。該成果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勞動價值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這一重大理論命題作了系統(tǒng)的描述、分析與概括,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規(guī)律性的認識并提出了許多頗有價值的新觀點、新見解。鑒定專家指出,該成果“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研究的重要創(chuàng)新成果,對于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理論意義”。
4.《宋代四川方音研究》。這項成果由南京大學劉曉南教授主持完成,屬語言學一般項目,共20萬字。該成果運用歷史文獻考證與歷史比較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宋代文獻語料的充分發(fā)掘、深入考證,首次揭示了宋代四川方音的概貌、性質及其與現(xiàn)代四川方言的關系。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對該研究領域若干重大問題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審視和清理,考辨結合,勝義紛呈,彌補了宋代語音研究的空白”。
5.《新疆蒙古藏傳佛教研究》。這項成果由新疆社科院才吾加甫副研究員主持完成,屬宗教學西部項目,共19萬字。該成果對藏傳佛教傳入新疆蒙古地區(qū)的歷史進行了考證和梳理,對新疆蒙古地區(qū)的藏傳佛教現(xiàn)狀及其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問題進行了研究。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是國內研究新疆蒙古地區(qū)藏傳佛教方面較有深度的一項成果,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該領域的學術空白,具有開拓性的學術價值”。
二、應用對策研究部分優(yōu)秀成果介紹
1.《人民幣區(qū)域化問題研究》。這項成果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邱兆祥教授主持完成,屬應用經濟一般項目,共12萬字。該成果基于人民幣跨境流通的現(xiàn)狀,把人民幣區(qū)域化置于東亞貨幣競爭格局中,作為中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系統(tǒng)思考和研究,并就如何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的區(qū)域化、如何最大限度地獲取人民幣區(qū)域化所帶來的收益、如何在東亞貨幣合作中提高人民幣的地位以及如何防范人民幣區(qū)域化對我國經濟運行可能帶來的某些沖擊等問題,提出了有價值的對策建議。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內容全面、分析深入、資料翔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在眾多的關于人民幣區(qū)域化和國際化問題研究中屬于質量上乘的研究成果”。
2.《中國壟斷產業(yè)規(guī)制效果的評價研究》。這項成果由東北財經大學肖興志教授主持完成,屬應用經濟一般項目,共15萬字。該成果對壟斷行業(yè)規(guī)制效果進行了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提供了總體的評價標準、評價指標、評價程序、評價方法、支持體系以及改革實踐等,并對電力、電信等五大典型壟斷行業(yè)進行了實證研究與分析。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將為中國壟斷行業(yè)規(guī)制改革提供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和評價分析方法”。
3.《農村交易效率和契約選擇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這項成果由華中農業(yè)大學祁春節(jié)教授主持完成,屬應用經濟一般項目,共20萬字。該成果對我國農村流通體制改革歷程進行了回顧與反思,揭示了農村流通體制改革后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就調整利益格局、完善流通主體、提高交易效率等提出了一些建議。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能抓住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資料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準確,分析方法科學可行,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4.《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理論與政策研究》。這項成果由東北大學孫廣生同志主持完成,屬應用經濟青年項目,共15萬字。該成果對國內外循環(huán)經濟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綜述,對循環(huán)經濟微觀運行機制的產品責任延伸和產業(yè)鏈合作進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我國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存在的問題、體制性障礙,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資料豐富,內容全面,結構合理,層次清楚,結合我國當前實際,應用性強,具有可操作性”。
5.《反壟斷中相關市場界定的理論與國際實踐比較研究》。這項成果由北京大學李虹副教授主持完成,屬經濟理論一般項目,共33萬字。該成果對國外反壟斷實踐和理論研究中應用的相關市場界定方法進行了全面的歸納、分析和總結,對每種方法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背景資料,詳盡闡述了方法背后的經濟學原理,而且從實際應用角度考慮,介紹了其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驟。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作為一項跨學科研究的重大成果,它成功地將經濟學理論應用于法律問題,在提升相關領域研究水平的同時,也必將為推動我國反壟斷司法工作向著科學合理的方向前進提供富有參考價值的政策建議”。
三、暫緩結項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月共有102項成果因存在不同問題暫緩結項,需按照鑒定專家意見修改后報我辦備案復審或重新申請鑒定結項。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對相關研究內容的理論論述、分析不夠。約有61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二是結構較松散,邏輯性不強。約有37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三是內容游離于主題,重點不突出。約有31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四是文中的一些提法、表述不恰當。約有30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五是內容重復,語言文字錯誤較多。約有29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六是對已有學術成果的關注和借鑒不夠,文獻引用欠規(guī)范。約有25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七是實證研究不足,樣本設計不科學。約有24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八是對研究涉及的重要概念缺乏明確界定或相關概念混用、使用不當。約有22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九是所提對策建議不具體,可操作性不強。約有20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十是成果標題不太恰當,文題不符。約有12項成果存在這方面問題。還有一些問題雖不普遍,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成果質量,比如,統(tǒng)校不認真、風格不統(tǒng)一,調查不深入、科學性不強,低水平重復、缺乏創(chuàng)新性等。此外,還有12項復審成果因修改不到位,還存在內容空泛、主題不明確及對策建議薄弱等問題,需進一步修改完善。
四、各。▍^(qū)、市)社科規(guī)劃辦和在京委托管理機構組織成果鑒定工作的基本情況
總的來看,在本月成果驗收工作中,絕大多數(shù)管理單位在鑒定時間、雙向匿名、專家遴選,分數(shù)計算等方面做得較好,如教育部社科司和福建、廣西、河北、河南、湖北、吉林、遼寧、山西、陜西、上海、天津、重慶等省(區(qū)、市)規(guī)劃辦,有力地保障了成果鑒定結項審核工作的順利進行,應予以肯定和表揚。但也有個別單位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少數(shù)項目的鑒定時間過長,如:云南有7個項目鑒定時間超過4個月,湖南有5個項目鑒定時間超過4個月,中央黨校有4個項目的鑒定時間超過4個月,江蘇有4個項目鑒定時間為4個月,甘肅和山東各有3個項目鑒定時間超過4個月且各有1個項目鑒定時間超過10個月。
未能完全做好雙向匿名與專家回避。如新疆有2個項目未做好匿名鑒定,有2個項目遴選的鑒定專家未體現(xiàn)本單位專家回避的原則。
出現(xiàn)分數(shù)計算錯誤。如貴州、內蒙、青海規(guī)劃辦均有2個項目出現(xiàn)分數(shù)計算錯誤。
五、成果鑒定專家信譽記錄
參與本月驗收成果鑒定工作的1300多位專家中,絕大多數(shù)能夠很好地履行自身職責,其中有20位專家因態(tài)度認真,評價客觀,所提修改意見中肯,被記入我辦“成果鑒定工作信譽良好專家檔案”。分別是:
甘肅(3人):蘭州大學賈登勛教授,西北民族大學王德懷教授,西北師范大學許世巖教授。
中國社科院(2人):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沈驥如研究員,亞太研究所劉建研究員。
教育部在京直屬高校(2人):中國人民大學吳美華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崔敏教授。
北京(2人):北京市委黨校袁達毅教授,首都師范大學范燕寧教授。
浙江(2人):浙江省發(fā)展和改革研究所卓勇良研究員,浙江省委黨校何建華教授。
新疆(2人):新疆廣電局何富麟編審,新疆藝術學院伊明·艾合買提副教授。
天津(1人):天津市委黨校高瑞蘭教授。
江西(1人):江西師范大學余萬予教授。
湖南(1人):吉首大學劉少英教授。
湖北(1人):湖北省委黨校孫家超教授。
重慶(1人):重慶大學廖成林教授。
云南(1人):云南省社科院劉鼎寅研究員。
青海(1人):青海民族學院馬小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