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新时代APP官网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文庫》編纂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27日13:3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① 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文庫》編纂與研究”于2011年10月25日獲得批準立項。2011年12月9日,開題會在新疆師范大學舉行并順利通過。近兩年來,目前課題總的進展順利,按照原計劃,在首席專家的指導監(jiān)督下,課題組成員主要圍繞搜集資料、選定文論索引方面的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目前各卷進展雖然不完全一致,但進度順利,陸續(xù)有相關研究文章發(fā)表,各子課題基本完成了與預期任務。

為保證研究工作的效率與質量,課題組充分借助各類工具書和文獻索引,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進行普查,做出索引。在此基礎上,確定選文,編印資料,撰寫作者介紹、文獻提要和參考文獻。

本項目研究的關鍵,一是文獻資料的完整性;二是文選的代表性。為此,課題組主要確定了兩條原則:

一是文獻搜集應盡可能詳盡,入選文獻則應體現(xiàn)代表性原則,即入選文獻應具有一定理論建樹和較高價值。考慮到本項目資料庫特點和各民族文學理論批評的不平衡性,選文標準不應過于嚴苛和呆板,即不應過分強調統(tǒng)一性標準,而應包容多元性標準,應根據(jù)各民族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入選文獻在量上不宜過少。

二是論著一般做節(jié)選處理,所選部分應是其精華所在;單篇文章一般應全篇收錄;每位作者入選文獻不超過3篇(部)。

各子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漢語古代卷”進展情況

子課題負責人:許征

目前本已經收集的資料有115篇。這些資料還在調整完善中:

1.需要增補一些篇目(與有關論著核對后決定);

2.入選篇目有的內容不夠完整,需要查找文獻,如: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一般都是選出若干首,現(xiàn)在通過《元遺山先生文集》,將三十首補齊。

3.搜到的文獻需要校對;

4.搜到的資料需要進一步核實,有的說明解釋不可靠。

5.時間下限為1917年,與現(xiàn)當代卷銜接。

本卷計劃40萬字,按照這個大體設想,對入選篇目作適當調整,如規(guī)模許可,論著較多的作家可以增加篇目。另外,對于沒有論著的民族,則需盡量挖掘。

——“漢語現(xiàn)當代卷”進展情況

子課負責人:艾光輝

目前已收集到的資料為:1917——1949年“現(xiàn)代文學”時段少數(shù)民族文論資料75篇(部);1949——1978年薪中國“十七年”時段少數(shù)民族文論資料55篇(部);3、1978——2010年“新時期”時段少數(shù)民族文論資料2439篇(部)。文選信息總體上已較為全面掌握。

初步文選110篇,完成64位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家小傳的撰寫。撰寫研究論文1篇,即艾光輝撰寫的《困局與突圍——中國少數(shù)民族理論批評史可能性思考》。該文參加了2013年7月10日在新疆師范大學召開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高層論壇”,并作大會發(fā)言。

課題組撰寫論文一篇:艾光輝,《困局與突圍——中國少數(shù)民族理論批評史可能性思考》。

——“蒙文漢譯卷”進展情況

子課題負責人:額爾敦哈達

蒙古族文論資料除了哈斯寶《新譯紅樓夢評注》和尹湛納!肚嗍费萘x導言》等少數(shù)經典以外,大部分尚未出漢譯本,尤其數(shù)量繁多的二十世紀文論大部分均無漢譯本。本項目從搜集整理入手,同時組織相關專家和翻譯家進行翻譯,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搜集整理工作,正在組織漢文翻譯。本項目把蒙古族文論資料分為四個板塊,一、十九世紀之前的文論遺產;二、十九世紀文論成果;三、二十世紀上半期蒙古文論;四、二十世紀下半期蒙古文論。子項目負責人,于2011——2012年在日本做訪問學者期間,從日本國相關研究機構搜集到一定數(shù)量的相關資料,大大充實了本項目的內容,現(xiàn)在已經開始了組織翻譯家進行二十世紀蒙古文論翻譯工作。

1.已經搜集好的蒙古族文論資料

一、十九世紀之前的蒙古族文論遺產(蒙古文,已經整理好,下一步請翻譯家進行翻譯)

二、十九世紀文論成果(已有漢譯稿,我們采用之并付譯者翻譯費)

三、二十世紀上半期文論(蒙古文,已經整理好,下一步請翻譯家進行翻譯)

四、二十世紀下半期文論(蒙古文,已經整理好,下一步請翻譯家進行翻譯)

——“藏文漢譯卷”進展情況:

子課題負責人:諾布旺丹(又名俄日航旦)

目前已經收集(購置、復制)45部藏文典籍,計500萬字。其中翻譯和撰寫完成22萬字的書稿。

已經完成翻譯的資料有:《詩學概要明鏡》 、《樂論》、 《詩鏡》、《智者入門》(選譯)

——“維、哈、柯文漢譯卷”進展情況

子課題負責人:伊克巴爾·吐爾遜

開題至今本項目成員按照項目總體計劃及子項目負責人的具體協(xié)調組織下,制定子項目的階段性計劃及細綱,落實了分工,開展了本項目工作,全面搜集,挖掘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族文學理論批評的文選。并做出了索引,初步抉造出選文目錄。

目前,搜集維吾爾古、今、現(xiàn)當代文學理論批評文獻資料共1300余篇,其中文獻著作80部,自1910至2010年文學理論批評文獻1200余篇;初步完成自1910至2010年哈薩克族文學理論批評文獻150余篇(部);初步完成自1910至2010年柯克克孜族文學理論批評文獻資料150余篇(部)。

本項目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文學理論批評文獻資料比較全面搜集,初步擬選出文庫文選目錄。2013年1月至今全面搜集收集發(fā)掘并整理維吾爾、哈薩克、克爾克孜三個民族文學理論批評文獻資料,初步做出索引;目前正在進行選篇,并對收集到的資料的錄入、校訂、編纂、漢譯以及尋訪資料等工作。基本完成了搜集到的全部資料分專著與論文按時間順序排列出目錄。

維吾爾文學理論批評初選篇70部(篇)漢字計算約30萬字;

哈薩克族文學理論批評初選篇約20部(篇)漢字計算約10萬字;

克爾克孜族文學理論批評初選篇約15部(篇)漢字計算約7萬字;

目前按體例編寫工作正在按計劃有序的進行中。

本子項目研究涉及的民族多,文獻語種多,篇幅大,這對漢文翻譯工作帶來了比較大的困難,目前,子課題組正在討論選定擬翻譯漢文的文獻篇目,計劃于今年年底前將維吾爾、哈薩克、克爾克孜文學理論批評文獻三分之一的漢文翻譯完成。

課題組發(fā)表相關論文4篇:(1)伊克巴爾·吐爾遜:《20世紀80年代維吾爾文學批評的思考》新疆社會科學(維)2011年第4期;(2)伊克巴爾·吐爾遜:《魯特甫拉?穆太里夫的文藝觀》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3)伊克巴爾·吐爾遜:《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維吾爾文學批評》吐魯番文藝2012年第2期;(4)伊克巴爾·吐爾遜:《20世紀維吾爾文學批評的文化特征》喀什噶爾文藝2012年第6期。

——“彝族古代及現(xiàn)當代文藝理論研究卷”年度進展情況

子課題負責人:王子堯

子項目《彝族古代文藝理論》已做工作、研究進度以及研究階段等都是從2011年開題之后開始著手對彝族古籍中的詩歌文論方面的精典篇章進行逐篇選譯,2012年開始編撰單篇文論考注,2013年1月起開始研究撰寫詩例賞析與綜合研究考注,準備2014年1月開始逐篇考證撰寫每篇文論附記。我們全體課題組的成員,在課題負責人的明確分工下,現(xiàn)已完成重新增修工作,整理、翻譯、注音、意譯,把原來的12篇書稿重新進行一次更加準確的推敲、意譯,將原有的12篇與新增加的100篇古籍文論按時間順序進行了調整,并對原書中的原翻譯有誤的字句進行了認真的修改與增補翻譯。為了增補與翻譯好此書,我們項目組的成員召開過三次討論會議,請同行專家王子國、王正賢等五至九參與討論過一次。

西南民大的王菊博士負責彝族文藝理論當中的現(xiàn)當代部分現(xiàn)在已經撰稿、編寫了10篇文章,共57607字。

——“朝文漢譯”卷進展情況

子項目負責人:金學泉

資料收集搜集方面:A、資料的實地調訪已完成100%;B、原始文獻的搜集與復制完成100%;C、精選篇目與歷史上的所有批評理論文集目錄已經基本編制完成。初步選文74篇。

選文編寫方面:A、初選篇目、部數(shù)目及漢字總量:74篇、60萬字左右。B、已按體例編寫進展:完成95%左右。

漢文翻譯方面:A、初擬篇及部數(shù)量:74篇,60萬字左右。B、已完成數(shù)量:漢文翻譯尚未啟動,有待翻譯經費到位。

課題組撰寫相關研究論文4篇,分別是:金學泉《從史的層面觀照文學理論批評的真實全貌》(漢文),6000字左右,2013年7月編入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年會論文集;崔三龍《中國朝鮮族文學的形成與土著化的實證》(朝鮮文),8000字左右,擬于2013年《延邊文學》10期發(fā)表;全盛鎬《文學評論界之瀏覽》(朝鮮文),5000字左右,擬于2013年9期《文化時代》發(fā)表;趙一男《二十一世紀中國朝鮮族文學理論批評之趨勢》(朝鮮文)4000字左右,擬于2013年11期《延邊文學》發(fā)表。

——“中國少數(shù)民族口頭文論卷”進展情況

子課題負責人:劉振偉

經過搜集整理,目前已在在47個少數(shù)民族中發(fā)現(xiàn)了口頭文學理論。其中,土家族、侗族、哈尼族、基諾族、彝族、景頗族、瑤族、回族等名族口頭文論資料相對豐富。其他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裕固族、保安族、羌族、塔吉克族、赫哲族、維吾爾族、東鄉(xiāng)族、藏族、滿族、鄂溫克族、毛南族、布依族、高山族、仡佬族、錫伯族、俄羅斯族、朝鮮族、達斡爾族等口頭文學中的文學理論,尚待進一步整理搜集。

此外,在項目負責人劉振偉的指導下,研究生鄧永江與其共同編撰的《新疆少數(shù)民族口頭文論選》已初步完成,16萬字左右。5

課題組發(fā)表相關論文1篇,王成奇(研究生)、劉振偉《〈福樂智慧〉的讀者論》!睹褡逦膶W研究》 2013年2期。

——“漢籍卷”進展情況

子課題負責人:宋曉云

此子課題需要大量檢閱我國各歷史時期所留存下來的文獻,目前各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并已經從所檢閱的文學中發(fā)現(xiàn)諸多相關材料。具體情況如下:

(1).先秦——兩漢時期的文獻(散文、賦類)已經查閱完畢,共整理出相關資料145篇,涉及中國歷史上匈奴、鮮卑、烏桓少數(shù)族群等。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資料正在查閱當中。

(3).隋唐——宋元時期,目前已經從所查閱的部分文獻中檢索出275篇(首),涉及我國歷史上鮮卑、雍古、回鶻等少數(shù)族裔。

(4).明清時期,目前查閱速度進行較慢,得資料十余篇(則)。

(5)現(xiàn)當代,得論文50余篇,專著20多部。

目前,課題組成員研究撰寫出數(shù)篇相關論文其,其中一篇已經發(fā)表,一篇已被學術刊物錄用,另有部分論文正在修改中。具體如下:

(1)劉霞《〈福樂智慧〉藝術形式之別致:獨創(chuàng)與兼收并蓄》,《新疆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2)王佑夫、宋曉云《論漢族學人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的貢獻》,《新疆師范大學學報》錄用待發(fā)。

——“專題研究卷”進展情況

子課題負責人:劉大先

本子項目與其他各卷不同的是,其他各卷均為已有論著、論文的選本或翻譯,本卷則是對已有理論批評成果的總結和提煉,并在總結和提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研究。子項目負責人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決定不采取那種文學批評史的傳統(tǒng)寫法,而是以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的問題意識為綱領,以問題帶動人物,總體框架依然是歷時性的,但突出了各個不同階段的理論熱點和批評范式。

目前正處于梳理各類文學史料,對新中國以來漢語寫作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文本進行普查,做出索引的過程中。主要范圍包括:專業(yè)文學理論批評論文、論著、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概論)、翻譯成漢語文本的少數(shù)民族語批評文本。

② 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A.學術會議:共22次,分別如下:

1.2012年6月23日,子課題“蒙文漢譯卷”負責人額爾敦·哈達在日本蒙古文學學會春季會議上宣讀論文《蒙古族傳統(tǒng)文藝理論整理研究》 ,系統(tǒng)介紹本項目的主要內容;

2. 2012年6月,子課題” 漢籍卷”負責人宋曉云在蘭州參加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年會;

3.2012年10月,子課題” 漢籍卷”負責人宋曉云在西安參加“絲綢之路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學學術研討會”;

4. 2012年10-19日至21日,課題組多名成員在喀什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喀什師范學院人文系共同主辦、新疆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新疆大學人文學院第九屆中國多民族文學論壇;

5. 2013年1月,子課題“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文庫藏文漢譯卷”課題組成員在青海西寧召開了課題組會議,總結了項目進展情況,并布置了下一步工作計劃。并先后在北京和西寧、蘭州等地走訪了相關的學者;

6.2013年6月10-11日,子課題“專題研究卷”負責人劉大仙在內蒙古參加十六屆“西博圣山、德仁夏營”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民族文學筆會;

7.2013年6月15-16日,子課題“專題研究卷”負責人劉大仙在上海參加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 “新世紀大學文學教育”會議;

8.2013年6月,子課題“維、哈、柯文漢譯卷”成員曼拜特?吐爾地在吉爾吉斯斯坦參加有關瑪納斯研究的調研與交流 ;

9.2013年7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編輯部與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聯(lián)合主辦“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和批評”高層論壇在烏魯木齊召開;

10.2013年7月12-16日,課題組多名成員在伊犁參加由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伊犁師范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年會2013年會”;

11.2013年7月,子課題“維、哈、柯文漢譯卷”成員狄力木拉提?泰來提在烏魯木齊參加新疆少數(shù)民族青年作家培訓座談會;

12.2013年8月1-2日,子課題“專題研究卷”負責人劉大仙在北京參加清華-哥倫比亞大學跨語際文化研究中心“讓思想沖出牢籠:全球史視野下的文明論譜系”國際會議;

13.2013年8月9-10日,子課題“專題研究卷”負責人劉大仙在南京參加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揚子江》評論雜志社“文學批評與文學生態(tài)研討會”;

14.2012年1月16日研討會議;

15.2012年2月1日研討會;

16.2012年6月5日研討會;

17.2013年5月23日研討會;

18.2013年7月31日研討會;

19.2013年8月9日研討座談會;

(以上六次會議由子課題韓文卷課題組人員組織召開)

20. “彝族古代及現(xiàn)當代文藝理論研究卷”組織召開子課題會議3次;

備注:以上19次會議中,其中有國際會議3次,國內會議9次,內部會議10次;出席會議人次數(shù)200余人次。

B. 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1.“專題研究卷”:梳理各類文學史料,對新中國以來漢語寫作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文本進行普查,做出索引。主要范圍包括:專業(yè)文學理論批評論文、論著、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概論)、翻譯成漢語文本的少數(shù)民族語批評文本。

2.“藏文漢譯卷”:已經收集(購置、復制)45部藏文典籍,計500萬字。其中翻譯和撰寫完成22萬字的書稿。已經完成翻譯的資料有:《詩學概要明鏡》 、《樂論》、《詩鏡》、《智者入門》(選譯)。

3.“蒙文漢譯卷”:已經搜集好的蒙古族文論資料一、十九世紀之前的蒙古族文論遺產(蒙古文,已經整理好,下一步請翻譯家進行翻譯);二、十九世紀文論成果(已有漢譯稿,我們采用之并付譯者翻譯費);三、二十世紀上半期文論(蒙古文,已經整理好,下一步請翻譯家進行翻譯); 四、二十世紀下半期文論(蒙古文,已經整理好,下一步請翻譯家進行翻譯);另外,哈斯寶的《新譯紅樓夢評注》,和尹湛納希的《青史演義導言》,已分別由亦鄰真和黑勒兩位翻譯者翻譯。

4.“漢籍卷”:此子課題需要大量檢閱我國各歷史時期所留存下來的文獻,目前各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并已經從所檢閱的文學中發(fā)現(xiàn)諸多相關材料。具體情況如下:

(1).先秦——兩漢時期的文獻(散文、賦類)已經查閱完畢,共整理出相關資料145篇,涉及中國歷史上匈奴、鮮卑、烏桓少數(shù)族群等。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資料正在查閱當中。

(3).隋唐——宋元時期,目前已經從所查閱的部分文獻中檢索出275篇(首),涉及我國歷史上鮮卑、雍古、回鶻等少數(shù)族裔。

(4).明清時期,目前查閱速度進行較慢,得資料十余篇(則)。

(5)現(xiàn)當代,得論文50余篇,專著20多部。

5.“漢語古代卷”:目前本已經收集的資料有115篇。這些資料還在調整完善中: a 需要增補一些篇目(與有關論著核對后決定); b 入選篇目有的內容不夠完整,需要查找文獻,如: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一般都是選出若干首,現(xiàn)在通過《元遺山先生文集》,將三十首補齊; c 搜到的文獻需要校對; d 搜到的資料需要進一步核實,有的說明解釋不可靠。 e 時間下限為1917年,與現(xiàn)當代卷銜接。

本卷計劃40萬字,按照這個大體設想,對入選篇目作適當調整,如規(guī)模許可,論著較多的作家可以增加篇目。另外,對于沒有論著的民族,則需盡量挖掘。

6. “漢語現(xiàn)當代卷”:資料收集:1917——1949年“現(xiàn)代文學”時段少數(shù)民族文論資料75篇(部);1949——1978年薪中國“十七年”時段少數(shù)民族文論資料55篇(部);3、1978——2010年“新時期”時段少數(shù)民族文論資料2439篇(部)。文選信息總體上已較為全面掌握。

7.“朝文漢譯”卷:A、資料的實地調訪已完成100%;B、原始文獻的搜集與復制完成100%;C、精選篇目與歷史上的所有批評理論文集目錄已經基本編制完成。

8.“維、哈、柯文漢譯卷”搜集維吾爾古、今、現(xiàn)當代文學理論批評文獻資料共1300余篇,其中文獻著作80部,自1910至2010年文學理論批評文獻1200余篇。

9.“口頭卷”:搜集、整理、錄入少數(shù)民族口頭詩學資料近二十萬字,查閱專著200部,近1000萬字。

10.“彝族古代及現(xiàn)當代文藝理論研究卷”: 已完成重新增修工作,整理、翻譯、注音、意譯,把原來的12篇書稿重新進行一次更加準確的推敲、意譯,將原有的12篇與新增加的100篇古籍文論按時間順序進行了調整,并對原書中的原翻譯有誤的字句進行了認真的修改與增補翻譯。西南民大的王菊博士負責彝族文藝理論當中的現(xiàn)當代部分現(xiàn)在已經撰稿、編寫了10篇文章,共57607字。

備注:現(xiàn)總課題累計搜集專著近500部,大部分課題資料搜集已接近尾聲,部分子課題進入翻譯階段。

③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A.成果發(fā)布會

1.2011年11月3日,子課題項目負責人額爾敦哈達在日本東外大做學術報告,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了中國蒙古文論學科建設情況。

2.2012年6月23日,子課題項目負責人在日本蒙古文學學會春季會議上宣讀論文《蒙古族傳統(tǒng)文藝理論整理研究》 ,系統(tǒng)介紹本項目的主要內容。

3.2013年7月10日,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與批評高層論壇”上,王佑夫、哈達、劉振偉、伊克巴爾等課題組負責人以及子課題組成員分別選讀各自研究成果,會議共收到論文近30篇;

4. 2013年7月12-16日,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伊犁師范學院“少數(shù)民族文學年會2013年會”在伊犁召開,課題組相關成員在會上宣讀相關課題成果;

B.工作簡報

該課題已出工作簡報1次。

C.國家社科基金?陡寮安捎们闆r等

1. 論文:《新啟蒙時代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多元化與現(xiàn)代性》,作者劉大仙,發(fā)表期刊:《青海社會科學》2013年1期;字數(shù):1萬;

2.論文:《藝人、文本和語境》,作者諾布旺丹,發(fā)表期刊:《民族文學研究》

2013年第3期,字數(shù),1.2萬字;

3. 論文:《蒙古族傳統(tǒng)文藝理論整理研究》,作者額爾敦哈達,期刊:《日本與蒙古》(日本)2012年2期;

4.論文:《〈福樂智慧〉藝術形式之別致:獨創(chuàng)與兼收并蓄》,作者劉霞,期刊:《新疆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5.論文:《論漢族學人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的貢獻》,作者王佑夫、宋曉云,期刊:《新疆師范大學學報》錄用待發(fā);

6.論文:《從史的層面觀照文學理論批評的真實全貌》,作者金學泉,該論文 2013年7月編入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年會論文集;字數(shù)6000字左右;

7.論文:《中國朝鮮族文學的形成與土著化的實證》(朝鮮文),作者崔三龍,擬于2013年在《延邊文學》10期發(fā)表,字數(shù)8000字左右;

8.論文:《文學評論界之瀏覽》(朝鮮文),作者全盛鎬,擬于2013年9期在《文化時代》發(fā)表,字數(shù)5000字左右;

9.論文:《二十一世紀中國朝鮮族文學理論批評之趨勢》(朝鮮文),作者趙一男,擬于2013年11期在《延邊文學》發(fā)表,字數(shù)4000字左右;

10.論文:《〈西域聞見錄〉文學性初探》,作者岳永,期刊:《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研究成果情況

1.《新啟蒙時代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多元化與現(xiàn)代性》(作者劉大仙):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文學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普遍接受啟蒙現(xiàn)代性的指引。隨著不同文學潮流的出現(xiàn),少數(shù)民族文學逐漸獲得主體性言說的自覺,構成了與主流文學話語對話的多元化成分,它的意義在于在通過自我表述,而成為西方式現(xiàn)代性話語的他者對照,包含著反哺主流話語的潛力。

2.《〈福樂智慧〉藝術形式之別致:獨創(chuàng)與兼收并蓄》(作者劉霞):該文章對維吾爾古典文學的典范之作《福樂智慧》的藝術形式進行了研究,指出它不僅著稱于其“質”的包羅萬象,亦以其“文”的別致與兼收并蓄為人稱道。這凸顯在其體式的對話體、韻律的瑪斯納維體與四行詩柔巴依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三個方面,某一程度上這一“文”的兼收并蓄,恰反映出其“質”的多元文化積淀。

3.《困局與突圍——中國少數(shù)民族理論批評史可能性思考》(作者艾光輝):該文章深入分析了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史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局:學科地位模糊、重建歷史現(xiàn)場和確定評價標準困難、文獻資料建設無法滿足學科發(fā)展需要等。本文認為破解困局的對策是:以創(chuàng)新思維構建符合少數(shù)民族文學批評史實際的史學觀、注重文化背景的研究、強化學界與政府、學者與學者之間的協(xié)同,促進文獻建設的發(fā)展。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fā)或出版時間

字數(shù)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新啟蒙時代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多元化與現(xiàn)代性》

劉大仙

論文

《青海社會科學》2013年1期

1萬

 

 

2

《藝人、文本和語境》

諾布旺丹

論文

《民族文學研究》

2013年第3期

1.2萬字

 

 

3

《蒙古族傳統(tǒng)文藝理論整理研究》

額爾敦·哈達

論文

《日本與蒙古》(日本)2012年2期

 

 

 

4

《〈福樂智慧〉藝術形式之別致:獨創(chuàng)與兼收并蓄》

劉霞

論文

《新疆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5

《論漢族學人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理論批評的貢獻》

王佑夫、宋曉云

論文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錄用待發(fā)

 

 

 

6

《從史的層面觀照文學理論批評的真實全貌》

金學泉

論文

該論文 2013年7月編入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年會論文集

6000字左右

 

 

7

《中國朝鮮族文學的形成與土著化的實證》(朝鮮文)

崔三龍

論文

擬于2013年在《延邊文學》10期發(fā)表

8000字左右

 

 

8

《文學評論界之瀏覽》(朝鮮文)

全盛鎬

論文

擬于2013年9期在《文化時代》發(fā)表

5000字左右

 

 

9

《二十一世紀中國朝鮮族文學理論批評之趨勢》(朝鮮文)

趙一男

論文

擬于2013年11期在《延邊文學》發(fā)表

4000字左右

 

 

10

《〈西域聞見錄〉文學性初探》

岳永

論文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
RM新时代APP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