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思想文化研究令西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加央平措著迷,從解析關帝和格薩爾文化現(xiàn)象,到研究覺囊派因明學傳承,再到探尋“吐火羅之謎”,加央平措在試圖解開一個個學術之謎的道路上,享受著學術研究帶來的樂趣。
解析關帝與格薩爾的文化關系
加央平措在西藏大學學習碩士課程期間,在夏玉·平措次仁先生指導下攻讀藏族宗教史,2007年畢業(yè)后進入中央民族大學學習,師從班班多杰教授。班班多杰老師的嚴格訓練為加央平措打下了扎實的學術基礎,使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治學風格——努力解開研究領域的謎團,進行開創(chuàng)性研究!案宜伎紕e人不去思考的問題!边@是班班多杰老師對加央平措的評價。
關帝信仰在藏傳佛教文化圈的傳播歷史與其文化現(xiàn)象是國內(nèi)外藏學界的研究熱點。此前學界基本上認為關帝被視作格薩爾是藏人的一種 “文化誤讀”,加央平措注意到這個問題。他深入藏區(qū)各大寺院做田野調(diào)查,到西藏、青海、甘肅等地搜集關帝信仰在藏族聚居區(qū)傳播演變的第一手資料。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后,加央平措認為,“關帝信仰在藏傳佛教文化圈演化為格薩爾崇拜的宗教文化現(xiàn)象,既非將關帝誤讀成格薩爾,亦非將格薩爾混淆為關帝。而是漢、滿、蒙、藏等民族文化深入交流的過程中,藏傳佛教高僧大德與民間百姓以本民族文化自身內(nèi)在邏輯發(fā)展的認知之思,對外來文化內(nèi)在性交融的典型個案!
當時加央平措還在攻讀博士學位,他的研究成果發(fā)表在 《中國社會科學》上。在此基礎上,他完成了博士論文《關帝信仰在藏傳佛教文化圈演化為格薩爾文化現(xiàn)象解析》。
拓荒吐火羅與象雄、吐蕃關系研究
目前,加央平措在西藏大學文學院因明研究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他向記者介紹說,自己目前承擔著“古代吐火羅與象雄、吐蕃之間佛苯宗教文化交流”研究項目。這個課題研究難度很大,加央平措說,古代象雄與吐蕃的歷史與宗教文化是藏學界研究的熱點與難點,有諸多學者運用藏文、漢文、英文等多種文字撰寫有相關研究成果。然而,至今尚未有學者在研究古代吐火羅歷史文化之時,運用豐富的藏文文獻資料來探討吐火羅與象雄、吐蕃歷史文化的關系;同樣,國內(nèi)外藏學界在研究古代象雄與吐蕃歷史文化之時,亦鮮有學者涉足古代吐火羅的歷史文化,更缺乏對古代吐火羅的歷史文化與象雄、吐蕃關系的探討。
加央平措對古代吐火羅與古象雄、吐蕃之間的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曾得到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耿世民的鼓勵。加央平措撰寫的 《佛教最初由吐火羅傳入吐蕃之研究》、《考吐蕃贊普拉托托日時期來自吐火羅的譯師洛賽措》、《古代吐火羅與象雄、吐蕃之間的雍仲苯教文化交流》等文章成為這一研究領域的拓荒之作。加央平措坦誠地表示,“選擇這樣一個題目是當時還未深入該研究領域的我的一種直覺,到現(xiàn)在雖說思索的時間長了一些,但仍處于研究的初始階段,談不上有什么成熟見解!币試栏竦膶W術標準要求自己,加央平措正在破解學術未解之謎的道路上摸索前進。